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半价甚至0元购频发,别把员工持股计划的“经”念歪了 正文
时间:2025-07-08 02:46:36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探索
转自:贝壳财经创业板公司抢在2022年收官之前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。草案显示,该公司拟向不超过28名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不超过263.20万股股份,其中,三名高管获授的股份数量约占一半。本次授予价格为5
转自:贝壳财经
创业板公司抢在2022年收官之前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。经草案显示,半价别把该公司拟向不超过28名核心骨干人员授予不超过263.20万股股份,甚至其中,元购员工三名高管获授的持股股份数量约占一半。本次授予价格为5元/股,计划与其时的经股价相比,几近五折。半价别把该员工持股计划披露后,甚至市场上不乏质疑声,元购员工深交所也下发了关注函。持股
在中胤时尚2023年1月8日收到的计划关注函中,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提出要求:请结合宏观经济环境、经你公司所处的半价别把行业发展现状、公司的甚至经营情况、股票价格、回购均价、疫情影响等进一步说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的定价方法、依据及其合理性,是否有利于完善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共享机制,是否符合《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》中“盈亏自负,风险自担”的基本原则,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,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。
中胤时尚只不过是员工持股计划遭到质疑的又一家上市公司而已。据统计,2022年共有264家A股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。其中,35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价格不超过1元/股,推出0元持股方案的上市公司则达到21家。由于多家公司认购价格较低,甚至推出0元购,市场质疑之声亦不时出现。
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稳定人才队伍、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。与股权激励相比,由于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覆盖面更广,在定价、考核、锁定期等方面更灵活等特点,因而更受上市公司的欢迎。2014年6月份监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后,上市公司曾掀起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潮。比如仅仅在2015年,就有277家公司发布了方案。
由于员工持股计划受市场行情、定价等多方面的影响,此前真正能从员工持股计划中获益的并不多,相反,因之出现亏损的却不在少数,以至于员工持股计划被解读为“专坑自己人”,上市公司的热情也受到波及。
近些年来,由于股市没有出现大的波动,多家公司推出较低的认购价格,以及获利者增多,员工持股计划再次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。
员工持股计划虽然不乏稳定人才队伍的目的,但重在倡导公司、员工、股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原则。如果丧失了这一原则,员工持股计划将失去应有的意义。而事实上,员工持股计划的“经”被念歪的并不少见。
比如,员工持股计划蜕变成员工福利。员工持股计划的一大焦点在于认购价格,认购价格的高低,对认购者的收益将产生重大影响。在2019年以前,认购价格一般不低于董事会预案披露日收盘价的90%。2019年首次推出0元员工持股计划以来,这一格局开始发生变化。员工持股计划股份认购价格的折价率不断攀升,2020年后折价幅度均超过30%,2022年达到38%,甚至出现1元购、0元购。较高的折价率,让员工持股计划有变成员工福利的趋势。违背了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原则。
员工持股计划一般来源于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、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、股东赠予等多种方式。像从二级市场回购的股份,需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。特别是在回购股份数量较多的情形下,或对上市公司资金面产生压力。前头拿出真金白银回购,后面就大折扣甚至0元送,这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了损害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某些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,也玩起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游戏,个人以为值得商榷。比如在2022年受让价格折价幅度超过50%的员工持股计划中,16.2%的上市公司2021年净利润亏损,有的甚至已连亏多年。这些公司将希望寄托在员工持股计划上,显然是开错了药方,打错了算盘。
此外,员工持股计划虽然覆盖面更广,具有普惠性的特点,但现实案例中,像中胤时尚这样,高管认购更多股份的已成常态。比如2020年以来发布的200余个折价率超过50%的方案中,34个计划的高管认购比例超过50%。员工持股计划高管成为最大的受益方,这显然也有违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。
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某些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,其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偏低。完成业绩考核不存在任何的难度,这同样会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变成员工福利计划,同样值得质疑。
因此,对于员工持股计划,绝不可让上市公司妄为,从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。监管部门有必要从认购价格、高管认购比例、考核标准、股份锁定期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规则,让员工持股计划真正成为公司、员工、股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好“经”,而不被少数上市公司高管“念歪”。
作者/曹中铭
确保市场主体各项税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!龚正今天在上海市税务局调研2025-07-08 02:42
工程院院士周守为:天然气是向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的最佳选择2025-07-08 01:32
慧与第四财季营收78.71亿美元 同比转盈为亏2025-07-08 01:30
昊天国际建投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1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-07-08 01:14
“果链”飓风: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2025-07-08 00:53
康莱股份回复IPO第三轮问询:存在自有品牌拓展不及预期的可能2025-07-08 00:48
“欧阳娜娜品牌988元浴袍成本不足百元”上热搜,铁粉:别把粉丝当冤大头啊2025-07-08 00:46
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.91亿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.8%2025-07-08 00:17
信用卡业务走到“十字路口”2025-07-08 00:07
美联储官员意外放“鹰” 美股普遍承压2025-07-08 00:03
中国煤炭运销协会:后期焦炭价格或将以跟随成材价格及钢厂利润波动为主2025-07-08 02:28
首批吃螃蟹的人 “第三支箭”后福星股份、世茂股份祭出定增计划2025-07-08 02:14
反复递表成港股IPO主流,美皓医疗竟7次递表,更名递表终于过关,股价等待考验2025-07-08 02:12
小摩:台积电明年一季度美元计价营收将环比衰退9%2025-07-08 01:33
2.6亿老年人,如何做到老有所依?2025-07-08 01:01
再融资重启刺激地产股大涨,哪些房企能真正获益?2025-07-08 00:38
前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.21万个2025-07-08 00:31
西媒:透过二十大看亚洲巨人发展方向2025-07-08 00:12
中欧基金:发挥资本市场优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5-07-08 00:07
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,人民日报仲音十六度发文2025-07-08 00:07